©和歌山縣觀光聯盟 青岸渡寺,位於和歌山縣那智山上,是被稱為西國三十三所巡禮的第一站的知名古寺。朱漆的三重塔和那智瀑布的相互映襯,其景令人嘆為觀止。與熊野三山(熊野本宮大社、熊野那智大社、熊野速玉大社)同被列為世界遺產的青岸渡寺,絕對是你和歌山旅行時不容錯過的景點。
2025.10.17青岸渡寺
青岸渡寺位於和歌山縣那智山,是座歷史悠久的古老的天台宗寺廟,同時也是西國三十三觀音所巡禮的第一站。
根據歷史記載,青岸渡寺始建於仁德天皇時期(4世紀),當時一位來自印度的佛教僧侶──裸形上人,在那智瀑布的深潭中發現了一尊觀音像,並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庵舍。
直至明治初期(19世紀)的神佛分離政策之前,青岸渡寺與毗鄰的熊野那智大社共同以那智瀑布為信仰核心、是為融合神佛修行的道場遺跡。當然,不受神佛分離影響,至今參拜仍然絡繹不絕。
青岸渡寺的最大亮點之一,是寺內巍然矗立的朱紅三重塔。鮮豔的朱色在層疊的深綠群山間格外醒目,與自然景致形成強烈對比。塔旁,勢不可擋的那智瀑布奔流而下,純白的水流與翠綠山巒交織出壯麗景觀,洋溢蓬勃生命力,成為旅人捕捉絕美瞬間的理想攝影勝地。

現存的本堂「如意輪堂」於天正十八年(1590年),奉豐臣秀吉之命,由其弟秀長重建而成。堂內供奉著秀吉捐獻的日本最大鰐口,象徵著歷史的厚重與信仰的虔誠。平成十六年(2004年),青岸渡寺作為「紀伊山地靈場與參拜道」的構成資產之一,正式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。

補陀洛山寺(別院)


時間進入近代,「補陀洛渡海」的習俗雖已不復存在,但寺院後山仍靜靜矗立著昔日渡海僧侶的墓碑。當年使用的渡海木札與船材亦保存至今,讓人彷彿能觸摸歷史的脈動,感受那份信仰的堅毅。
青岸渡寺的熊野修驗道
熊野修驗

然而,這項失傳多年的傳統,在現任青岸渡寺住持的熱情和努力下,於1988年得以恢復,如今已再次開展修行。 *其中,那智四十八瀑布位於世界遺產吉野熊野國立公園內,是神聖而危險的地區,通常狀況無法進入。

透過在熊野的大自然中修行,參拜者得以淨化身心,重拾對他人的感恩與體恤之心,這正是熊野信仰精神的核心所在。
另外,令和5年(2023年),青岸渡寺境內重建「熊野修驗那智山行者堂」,並於每月第四個星期六舉行一次特別的護摩供祈禱儀式。
此項活動沒有限制,對外開放,也包含進入神聖內陣參拜的特別體驗,得以近距離感受熊野深厚的信仰文化。

圍繞熊野三山的深層祈禱
如有計畫造訪青岸渡寺,也別忘了參拜熊野那智大社、熊野本宮大社、熊野速玉大社。三社一寺,才是完整的「熊野三山」。親身踏上這片自然信仰的聖地,體驗獨有的祈願形式,讓旅程更添深邃意韻。
↓熊野三山系列
-
2025.10.17
-
2025.10.17
-
2025.10.17
-
2025.10.17
本記事的資訊基於筆者當時的調查和撰寫。文章發佈後,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和價格可能會有變更,在使用時請再次事前確認。
此外,記事內可能包含分潤與廣告連結,在購買或預訂產品之前,請謹慎考慮。
本頁面部分為自動翻譯。